一个克制的、理性的关注互联网科技和人文的频道,也谈谈美食和电影,发现和分享一切有趣有价值的内容,啰哩啰嗦周刊主持人。
内容简介 · · · · · ·
异乎寻常的题材吸引力
"蚂蚁三部曲"以蚂蚁为题材。蚂蚁这种老幼皆知,习以为常而无人重视的微小昆虫,在 本书中被塑造成地球上两大社会文明之一,与人类社会文明相提并论,小说从地球生态平衡 的高度,描写了人类和蚂蚁这两大社会文明在谁是于球真正主人的竞争中,从接触、对搞到 合作的史诗般的过程,并第一次向人们乇底揭示了蚂蚁社会文明的神秘迷人惊心动魄的"地 球内部世界",这在民办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完全超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常识规范。 这种新颖独特的题材特色,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可以大大激发读者强烈地好奇心理, 从而形成对读者购书的第一吸引力。
"蚂蚁三部曲"绝非科幻小说。正如法国《新观察者》报所说的:"它融合着当今微观世 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卓越想像,是真正的严谨科学一出色的法兰西民族漫艺术完美 结合的产物。"蚂蚁三部曲内容为法国和欧州多家学校纳入生物课教学大纲,也证明了这一 点。 "蚂蚁三部曲"堪称为一部特殊的昆虫浓厚科知识教科书,书中展示了蚂蚁、蜜蜂、啄大 鸟、金龟子、甲壳虫、蜘蛛、蜗牛……等等几十种昆虫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蚂蚁的知识,更 是博大精深,精彩绝伦,独步天下。
"蚂蚁三部曲"作者贝尔纳·韦贝尔享有"当今世界蚂蚁专家第一人"的美誉,他具有广 博而深厚的昆虫知识,尤其熟悉蚂蚁的一切秘密和非秘密。他在"蚂蚁三部曲"中向读者展示了大量多姿多彩、闻所未闻、真实而迷人的蚂蚁生态学知识,完全是一个严密而系统地科学知识体系,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未读此书,可以说我们根本不了解蚂蚁;读了此书,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说成了"蚂蚁专家",在"读者焦急地等待着故事谜底揭晓的同时,我们 已经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所有蚂蚁的习性。"
"蚂蚁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令人愉快地、引人入胜地知识读物,它还是一套在展示迷人 知识的同时,担揭示深刻哲理的智慧书,它通过讲述人类与蚂蚁的故事,提出了人类社会与 昆虫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命运…… 重新认识蚂蚁,正是为了重新认识人类自我! 惊险刺激的文学可读性"贝尔纳·韦尔贝尔以他超前的昆虫学知识和惊人的小说家天赋 ,成功地调出了这杯少见的闪亮的鸡尾酒,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令他们一步也不愿离开'蚂 蚁三部曲。'"
美国《纽约时报》的这段评语,客观的评价了"蚂蚁三部曲"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文学魅 力。"蚂蚁三部曲"以人类的故事和蚂蚁的故事为两条平行线及其命运为共同主题,全书情节发展峰回路转,充满出人意料人的悬念,紧张刺激的 描写,迷人新奇的想像,奇异诡秘的场景,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险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侦探 小说,令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毫不夸张地说,"蚂蚁三部曲"的可读性是 超乎寻常的,尤其对于追求新奇刺激的年轻读者而言,"蚂蚁三部曲"确是一份不可多得的 "美味佳肴"。
异乎寻常的题材吸引力
"蚂蚁三部曲"以蚂蚁为题材。蚂蚁这种老幼皆知,习以为常而无人重视的微小昆虫,在 本书中被塑造成地球上两大社会文明之一,与人类社会文明相提并论,小说从地球生态平衡 的高度,描写了人类和蚂蚁这两大社会文明在谁是于球真正主人的竞争中,从接触、对搞到 合作的史诗般的过程,并第一次向人们乇底揭示了蚂蚁社会文明的神秘迷人惊心动魄的"地 球内部世界",这在民办文学史上是史无前例的,完全超乎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常识规范。 这种新颖独特的题材特色,具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可以大大激发读者强烈地好奇心理, 从而形成对读者购书的第一吸引力。
"蚂蚁三部曲"绝非科幻小说。正如法国《新观察者》报所说的:"它融合着当今微观世 界最先进的科学知识所带来的卓越想像,是真正的严谨科学一出色的法兰西民族漫艺术完美 结合的产物。"蚂蚁三部曲内容为法国和欧州多家学校纳入生物课教学大纲,也证明了这一 点。 "蚂蚁三部曲"堪称为一部特殊的昆虫浓厚科知识教科书,书中展示了蚂蚁、蜜蜂、啄大 鸟、金龟子、甲壳虫、蜘蛛、蜗牛……等等几十种昆虫的知识,尤其是关于蚂蚁的知识,更 是博大精深,精彩绝伦,独步天下。
"蚂蚁三部曲"作者贝尔纳·韦贝尔享有"当今世界蚂蚁专家第一人"的美誉,他具有广 博而深厚的昆虫知识,尤其熟悉蚂蚁的一切秘密和非秘密。他在"蚂蚁三部曲"中向读者展示了大量多姿多彩、闻所未闻、真实而迷人的蚂蚁生态学知识,完全是一个严密而系统地科学知识体系,令人大开眼界,叹为观止。未读此书,可以说我们根本不了解蚂蚁;读了此书, 每一个读者都可以说成了"蚂蚁专家",在"读者焦急地等待着故事谜底揭晓的同时,我们 已经不知不觉地学到了所有蚂蚁的习性。"
"蚂蚁三部曲"不仅仅是一部令人愉快地、引人入胜地知识读物,它还是一套在展示迷人 知识的同时,担揭示深刻哲理的智慧书,它通过讲述人类与蚂蚁的故事,提出了人类社会与 昆虫世界的关系,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类社会在宇宙中的地位和命运…… 重新认识蚂蚁,正是为了重新认识人类自我! 惊险刺激的文学可读性"贝尔纳·韦尔贝尔以他超前的昆虫学知识和惊人的小说家天赋 ,成功地调出了这杯少见的闪亮的鸡尾酒,深深地吸引着读者,令他们一步也不愿离开'蚂 蚁三部曲。'"
美国《纽约时报》的这段评语,客观的评价了"蚂蚁三部曲"所具有的文学价值和文学魅 力。"蚂蚁三部曲"以人类的故事和蚂蚁的故事为两条平行线及其命运为共同主题,全书情节发展峰回路转,充满出人意料人的悬念,紧张刺激的 描写,迷人新奇的想像,奇异诡秘的场景,是一部引人入胜的惊险小说,甚至可以说是侦探 小说,令人爱不释手,恨不得一口气将它读完。毫不夸张地说,"蚂蚁三部曲"的可读性是 超乎寻常的,尤其对于追求新奇刺激的年轻读者而言,"蚂蚁三部曲"确是一份不可多得的 "美味佳肴"。
我得承认小时候我很恨中老年妇女,现在长大了,不能说不恨了,而是说长大了之后我终于说得清她们让我憎恨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她们特别喜欢羞辱小女孩子、年轻女孩子,当众拿她们取笑、拿她们辱骂,其实说什么的都有,比方说我小时候体型比较胖,真的每一次见到我都要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想办法拿我胖这一点来取笑;除了体型之外呢,最令人生恨的就是她们最喜欢拿“婊子”、“做鸡”、“像个出去卖的”这种很严重很刺耳的词汇来刺激可能连性都不太完全了解的小女孩。
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恨的了,我们现在长到二三十岁的年纪,她们也苍老了,就敢说当面跟她们打起来,是不是?可你说一个小女孩十岁、十一十二岁的时候那里扛得住那么多刻薄妇女的讥讽嘲笑?
我写了这么久书以来,始终有个写作的母题是“婊子”,说真的,我写那么多书,几乎是所有主角都被人骂过“婊子”然后后来他们都以婊子自称。
我经常在想,我这种对于这个母题的执着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可能就是从这群养育、教育了我的老女人身上来的,我妈、我姨们、我的女老师们,她们简直像是有强迫症一样,只要看到不合他们心意的小女孩子、年轻女的,明明心理跟揣了明镜似的知道她们不是真的“婊子”、“出来卖的”,但是嘴上还是要这么去刺激人家、贬低人家。
我长大了之后,了解了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我终于明白,其实这是她们最大的恐惧,她们最大的恐惧就是“婊子”,无论是变成“婊子”还是婊子本身,用这个词或者类似的词去标在她们讨厌的女孩子、讨厌的女人身上,好像就能排解她们自己的妒忌、自私和怨恨。
我写小说写这么久,其实对这个词的感情逐渐很复杂,其实到现在也仍然有很多年轻女孩子从她们的母辈身上继承了这种恐惧,其实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硬性客观的标准,你的短裙短裤短于几公分你就是婊子,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胸口领子开到多低就是婊子……
到底有谁能说得清是什么标准,到头来,人们只不过发现女人们真的很恐惧这个词,所以随随便便地滥用,攻击别人,说真的,其实能被这个词羞辱到的女人恰恰不是真的性工作者,真正的性工作者只会反问:“是,哪又怎么样?”
我觉得我对于这个母题的执着,那么执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采取了跟我的母辈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很古怪的是,我常常感觉自己是从这个词里面获得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力量的。我们干一些被思想老旧的人所看不惯的事情时就成了婊子,婊子好像已经完全超乎了原本“性工作者”的定义,好像只有当了婊子,我们才能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穿我们想穿的,做我们想做的。
我现在正在连载的小说,里面就有一句话,当配角哀求主角放弃寻短见,主角就宽慰他说。
“婊子总会活下来的,这就是人们恨我们的原因。” source
她们特别喜欢羞辱小女孩子、年轻女孩子,当众拿她们取笑、拿她们辱骂,其实说什么的都有,比方说我小时候体型比较胖,真的每一次见到我都要当着亲戚朋友的面想办法拿我胖这一点来取笑;除了体型之外呢,最令人生恨的就是她们最喜欢拿“婊子”、“做鸡”、“像个出去卖的”这种很严重很刺耳的词汇来刺激可能连性都不太完全了解的小女孩。
没有什么比这更可恨的了,我们现在长到二三十岁的年纪,她们也苍老了,就敢说当面跟她们打起来,是不是?可你说一个小女孩十岁、十一十二岁的时候那里扛得住那么多刻薄妇女的讥讽嘲笑?
我写了这么久书以来,始终有个写作的母题是“婊子”,说真的,我写那么多书,几乎是所有主角都被人骂过“婊子”然后后来他们都以婊子自称。
我经常在想,我这种对于这个母题的执着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可能就是从这群养育、教育了我的老女人身上来的,我妈、我姨们、我的女老师们,她们简直像是有强迫症一样,只要看到不合他们心意的小女孩子、年轻女的,明明心理跟揣了明镜似的知道她们不是真的“婊子”、“出来卖的”,但是嘴上还是要这么去刺激人家、贬低人家。
我长大了之后,了解了经历了那么多之后,我终于明白,其实这是她们最大的恐惧,她们最大的恐惧就是“婊子”,无论是变成“婊子”还是婊子本身,用这个词或者类似的词去标在她们讨厌的女孩子、讨厌的女人身上,好像就能排解她们自己的妒忌、自私和怨恨。
我写小说写这么久,其实对这个词的感情逐渐很复杂,其实到现在也仍然有很多年轻女孩子从她们的母辈身上继承了这种恐惧,其实没有人可以给出一个硬性客观的标准,你的短裙短裤短于几公分你就是婊子,你用什么颜色的眼睛,胸口领子开到多低就是婊子……
到底有谁能说得清是什么标准,到头来,人们只不过发现女人们真的很恐惧这个词,所以随随便便地滥用,攻击别人,说真的,其实能被这个词羞辱到的女人恰恰不是真的性工作者,真正的性工作者只会反问:“是,哪又怎么样?”
我觉得我对于这个母题的执着,那么执着,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我采取了跟我的母辈完全背道而驰的做法,很古怪的是,我常常感觉自己是从这个词里面获得打破常规的勇气和力量的。我们干一些被思想老旧的人所看不惯的事情时就成了婊子,婊子好像已经完全超乎了原本“性工作者”的定义,好像只有当了婊子,我们才能光明正大理直气壮地穿我们想穿的,做我们想做的。
我现在正在连载的小说,里面就有一句话,当配角哀求主角放弃寻短见,主角就宽慰他说。
“婊子总会活下来的,这就是人们恨我们的原因。” source
河南 “75·8” 水库溃坝,又称驻马店水库溃坝事件、“75·8 特大洪水”,是指 1975 年 8 月发生在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的一次大规模溃坝事件,包括板桥水库在内的 62 座水库在台风尼娜产生的特大暴雨影响下相继溃坝。淹死人数有 8.56 万(当月数据)和“超过 2.6 万”(1992年修订)两种说法,而包含水灾内涝所导致的传染病和饥荒的非正常死亡人数,则有 22 万、23 万、24 万三种统计,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台风水灾之一。受灾人口 1015 万,洪水和山体滑坡淹没了约 30 个县市、1780 万亩农田,冲走耕畜 30 万头、猪 72 万头,导致 500 余万间房屋倒塌(一说680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此溃坝的洪水威力能与 2004 年南亚大海啸相提并论(各国共 22.79 万人死亡)。溃坝发生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各派力量忙于 “革命”、无暇防汛,而此后中国大陆官方一直不提,直至198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前部长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上)》才披露。
溃坝的水库大多是苏联援助、大跃进时建造,重蓄水、轻防洪,品质低劣、偷工减料,而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农业学大寨”也造成了水库上游植被严重破坏和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大规模溃坝。灾难前后,官员和工作人员的错误应对亦为人诟病。此次灾难是世界上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事故,2005 年 5 月的探索频道节目《终极十大》(The Ultimate 10)将此灾难评为“世界十大技术灾难”(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第一名,超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该事故的官方档案最终于 2005 年 9 月解密,同年国际专家组在中国大陆举行了研讨会。
溃坝的水库大多是苏联援助、大跃进时建造,重蓄水、轻防洪,品质低劣、偷工减料,而大跃进大炼钢铁以及“农业学大寨”也造成了水库上游植被严重破坏和水土流失,最终导致大规模溃坝。灾难前后,官员和工作人员的错误应对亦为人诟病。此次灾难是世界上最大最惨烈的水库垮坝事故,2005 年 5 月的探索频道节目《终极十大》(The Ultimate 10)将此灾难评为“世界十大技术灾难”(The Ultimate 10 Technological Disasters)第一名,超越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该事故的官方档案最终于 2005 年 9 月解密,同年国际专家组在中国大陆举行了研讨会。
还记得今年年初拼多多“天才”黑客 Flanker 疑因拒绝违法攻击被强制开除的新闻吗?嗯,还是同一个人,何淇丹,江湖名号 Flanker ,PDD安全总监,已婚已育人士,婚内出轨,已经被女主在微博开撕了。
林昭(1932年12月16日—1968年4月29日),原名彭令昭,林昭是其笔名。苏州人。解放前在苏州读中学时 即参加进步活动。1954年以江苏省考分第一进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她坚持说真话无罪,“文革” 时在狱中继续抨击个人迷信和极左路线,宁死不屈,被杀害于上海。1980年得到平反昭雪。
近日,有网民在v2ex反映滴滴客户端计价详细页面暗藏数字水印一事。
https://www.v2ex.com/t/773673
客户端的计价详细页面(输入起始、终点后,点击价格旁的 (i) 信息按钮即可展开此页面。
原图

由于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对比极小,肉眼常规条件较难发现。将曝光值拉低、对比度值拉高后,字符清晰可见。

这么暗戳戳做的原因很难解释为快速定位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客户提供的手机号或者订单号以及日志等来查看后台trace,更大可能是为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即为了在用户爆料时通过暗藏的数字水印快速找出匿名爆料的用户。
况且这个暗码不是订单号,而是在计价页面就显示,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滴滴爆出大数据杀熟的丑闻。这么做,很难不让人遐想连篇。
据反映,无论是IOS和安卓版,或者中文、英文版都有这个现象。
据反映,滴滴在爆料4小时候已经快速去掉了这个暗水印,至于是隐藏的更深还是去掉了那就不清楚了。
https://www.v2ex.com/t/773673
客户端的计价详细页面(输入起始、终点后,点击价格旁的 (i) 信息按钮即可展开此页面。
原图

由于字体颜色与背景颜色对比极小,肉眼常规条件较难发现。将曝光值拉低、对比度值拉高后,字符清晰可见。

这么暗戳戳做的原因很难解释为快速定位解决问题,因为解决问题完全可以通过客户提供的手机号或者订单号以及日志等来查看后台trace,更大可能是为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即为了在用户爆料时通过暗藏的数字水印快速找出匿名爆料的用户。
况且这个暗码不是订单号,而是在计价页面就显示,不禁让人想起前段时间,滴滴爆出大数据杀熟的丑闻。这么做,很难不让人遐想连篇。
据反映,无论是IOS和安卓版,或者中文、英文版都有这个现象。
据反映,滴滴在爆料4小时候已经快速去掉了这个暗水印,至于是隐藏的更深还是去掉了那就不清楚了。
我家电视机正在监视所有连网设备
之前觉得电视有点慢,看了一下都有什么后台服务开着。发现有个东西叫”勾正数据服务”,完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电视是安卓系统,抓包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东西每隔 10 分钟扫一遍我全家连网的设备,把 hostname 、mac 、ip 甚至网络延迟时间全传回去了,还探测周围的 wifi SSID 名称、mac 地址也打包传到这个 gz-data .com 的域名。
也就是说,家里有什么智能设备、手机在不在家、谁来家里连网了、周围邻居 wifi 叫什么名,随时采集上传,确定这不是间谍服务???
https://www.v2ex.com/t/772523
之前觉得电视有点慢,看了一下都有什么后台服务开着。发现有个东西叫”勾正数据服务”,完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的。
电视是安卓系统,抓包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东西每隔 10 分钟扫一遍我全家连网的设备,把 hostname 、mac 、ip 甚至网络延迟时间全传回去了,还探测周围的 wifi SSID 名称、mac 地址也打包传到这个 gz-data .com 的域名。
也就是说,家里有什么智能设备、手机在不在家、谁来家里连网了、周围邻居 wifi 叫什么名,随时采集上传,确定这不是间谍服务???
https://www.v2ex.com/t/772523
「信奉一元论的学者非此即彼,我把他称之为『刺猬』,他特别容易对观点不同者进行道德攻击。认为持不同观点的人是敌人、认为对方是道德败坏。
『如果道德不败坏,怎么会采取和我不一样的观点呢?我既然都是真理的代表了,那反对者就是邪恶的化身嘛。』
但是多元论者,这种狐狸式的立场,很少会将不赞同自己观点的人看成敌人,也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就认为对方是道德品质有问题,他会认为对方依然是真诚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需要修正。」
「所以真的希望法律的训练,也希望我这个小课堂,能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接受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f4y147eN
『如果道德不败坏,怎么会采取和我不一样的观点呢?我既然都是真理的代表了,那反对者就是邪恶的化身嘛。』
但是多元论者,这种狐狸式的立场,很少会将不赞同自己观点的人看成敌人,也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就认为对方是道德品质有问题,他会认为对方依然是真诚的,只是看问题的角度需要修正。」
「所以真的希望法律的训练,也希望我这个小课堂,能让更多的同学,能够接受这种多元化的思维。求同存异、兼容并蓄。」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Uf4y147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