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克制的、理性的关注互联网科技和人文的频道,也谈谈美食和电影,发现和分享一切有趣有价值的内容,啰哩啰嗦周刊主持人。
"网上购物类App"个人信息收集情况测试报告

测试选取了19家应用商店排名前10的"网上购物类App"。
测试场景包括启动App、搜索商品、购物下单、后台静默4种。
测试内容包括系统权限调用、个人信息上传、网络上传流量3项。

https://mp.weixin.qq.com/s/4tL97gBJrOGN-rTl9HBREA

其中,苏宁易购扮演了一个搞笑的角色,估计是外包开发的原因😅
今天是小年/元宵节,是一年中最热闹的节日。

南京和云南、河南部分地区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为小年。

正月十六过元宵节的地区有:云南曲靖部分地区,河南平顶山、安阳部分地区,广西平南、广东德清部分地区。

当然,也有正月十四过元宵节的地区,比如浙江台州等地区。
耿潇男女士有一段话,印象深刻: “一路成长,一路开始明白自己的天资、能力、能量都有限,此生做不成那种登高一呼的英雄,或暗夜执炬的牧羊人,但生为小人物也有小人物应尽的职责和担当;我做不了英雄,但可以为英雄献花和欢呼,为英雄牵马,为英雄挡枪子儿,为英雄收尸……”
2月1日,Twitter 前 CEO Jack Dorsey 发推称,基于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Nostr 的社交产品 Damus 和 Amethyst 已分别在苹果 App Store 和谷歌 Google Play Store 上线,同时网页端 snort.social 也正式开放。。

消息一出,引发大量关注。Damus 是一个基于去中心化社交协议 Nostr 的、允许用户控制的社交网络,支持加密消息传递、比特币闪电小费等功能。Damus 的外观设计和使用感受跟 iOS版的 Twitter 非常相似。Damus的注册并不像传统的社交软件需要通过手机、邮箱或者是实名认证进行注册。Damus注册通过公钥和私钥进行完成(这里可以把公钥看作是用户名或者银行账户,把私钥看作是个人密码)。

但是,上架之后,随着Damus在中文社区中的爆火,中国用户的大量涌入,也让Damus几乎复刻了当时Clubhouse一样的名场面:充斥着中文与中国用户,还有不少用户抱怨Damus全是中文广告。以及“Damus微信交流群”从一个开放的社交网络重回封闭社交网络这样滑稽的情况发生。和clubhouse一样昙花一现,似乎已是注定结局。

2月3日,Damus在中国区App Store已被相关部门勒令下架。
The problem with stupidity, though, is that it often goes hand-in-hand with power. Bonhoeffer writes, “Upon closer observation, it becomes apparent that every strong upsurge of power in the public sphere, be it of a political or of a religious nature, infects a large part of humankind with stupidity.”

This works in two ways. The first is that stupidity does not disbar you from holding office or authority. History and politics are swimming with examples of when the stupid have risen to the top (and where the smart are excluded or killed). Second, the nature of power requires that people surrender certain faculties necessary for intelligent thought — faculties like independence, critical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https://bigthink.com/thinking/bonhoeffers-theory-stupidity-evil/ Bonhoeffer's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让人震惊地坦诚。杨苡写自己的婚姻,多次流露悔意,她和赵瑞蕻结婚,是因为在西南联大久等爱人(李尧林,巴金的哥哥)不来,她一时赌气接受赵瑞蕻的追求,又稀里糊涂怀了孕。她看起来对丈夫并没有什么爱意(书中反复提到丈夫和自己门不当户不对,丈夫英文不好,写诗没有才华,二人教养也差距很大等等),后来还和穆旦产生了若有若无的情愫,但婚姻就这样在不甘中持续了一辈子。李尧林的死讯传来时,杨苡整整哭了三天,赵瑞蕻说我死了你也不会哭这么久,杨苡说的是“当然了”。书里的很多话对亲人而言都很残忍,但我想这些话可能在她心里整整盘旋了八十年,那是她始终想不清楚的命运。
书里写了这么多家族故事,这么多命运呼啸的女人,我最震撼的是杨苡写一个堂妹,医学院毕业,因为出身不好在上海一个工厂当厂医,一直没有结婚,家人给她做媒,介绍给吴阶平做续弦。双方通信、见面,互相写诗,两个人看起来都很满意(1972年,嫁给周总理的医生,谁敢不满意呢),他们很快在北京饭店办了盛大的婚礼,一切看起来都很完美,婚后她需要把工作调动到北京,临走之前她去看了一场电影,散场后工作人员发现她已经死了,服了安眠药,手包里还装着吴阶平的信和诗。一个看来温顺的女人,最终以这样激烈的方式,反抗了一种令人艳羡、却仍是强加给她的命运。

来源:weibo@茨威格死于昨日世界
塔西佗陷阱这一概念出自古罗马时期的历史学家塔西佗对一位罗马皇帝的评价,之后被中国学者引申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指的是当某一政府部门或组织失去公信力时,无论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做好事还是做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

https://zh.m.wikipedia.org/zh-hant/%E5%A1%94%E8%A5%BF%E4%BD%97%E9%99%B7%E9%98%B1
https://zh.m.wikipedia.org/wiki/%E5%B7%9D%E5%B4%8E%E6%B0%8F%E7%97%85

一种发病率不高,但非常怪异,至今没有明确病因的一种疾病。

在小孩中易发,家人曾经遇到过,持续发热无法用常规手段退烧,对身体伤害极大。这种病在小城市极难被诊断出,往往就是查不出病因而耽误治疗。

家有小孩后,遇到过很多疾病,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很多病男性的患病率均高于女性,女性比男性长寿是有基因优势的😳
Z-library可以通过自己创建的bot查找电子书了。

去官网https://singlelogin.me/

然后在Telegram @BotFather 创建一个新的bot,把BotFather发的最后一条包含密钥的消息粘贴到网站的输入框中,点击连接,就能使用自己的bot了
近来有一些段子讲蓬佩奥最近出的回忆录里提到一些金正恩的内容,应该就是指的这本书《Never give an inch》
https://neal.fun/wonders-of-street-view/

谷歌街景的奇异世界

这个网站专门搜集展示谷歌街景拍到的奇人怪事不同寻常的景物,点 Random 按钮切换到下一个景点/怪物。
「乔治·奥威尔认为——他也这样说过——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敌人,直到现实的证据说服了他:相信两者无法调和的人,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满江红热映,有东北老乡开玩笑说本想像岳飞一样抗金报国,但一查百度,发现自己就是那个金人。

当然,这纯属段子了,但网络就是这样,也有不少人当真了。

实际上,东北人大部分是清末民初的河北山东山西移民,以及建国后的大学毕业分配和工业/转业移民。

文学作品里,曾经有一个很热的词叫“闯关东”,这也是很多电影和电视剧的素材和背景。

从明清到民国期间,以山东、直隶为主的关内人开始兴起了闯关东。

在19世纪,中国黄河下游连年遭灾,黄河下游的百姓,闯入东北,数量规模历史最高。闯关东累计人口超过3000万,所以如今的东北人,大部分都是内地汉族移民。


同理,某些地方自称正统华夏文化,在民族融合和大迁徙的背景下,一样是不可理喻的。

仔细回想下,如果你觉得你本地的文化风俗和传统教科书(教科书以中原和河北地区为主)不同,而是是跟某个相距很远的地方类似,研究下来,也会发现一段有趣的历史。
中国人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各种亲戚的叫法很复杂,比如我们那爸爸的姐姐和爸爸的妹妹,叫法是不一样的,北方似乎比较统一,都叫姑。

学过英语的同学,都有一种感觉,欧美语系中的亲戚称呼比中文要简单许多。

张秦峰的这篇文章中提到,关于印欧语系中称谓的简化,主流的观点认为,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的出现,简化了家庭关系,很多原本复杂的亲戚在社会生活中不再重要。


https://zhangqinfeng.com/ou-zhou-ren-yi-qian-ye-jiao-qi-gu-ba-po-/ 欧洲人以前也叫七姑八婆
漠河零下53℃上了热搜,北方供暖成了“基本人权”,让一些南方网友羡煞不已。不过,没有北方生活经验的网友,可不要轻易羡慕北方的供暖。

严寒与供暖存在以下几个弊端:

1.北方水质普遍偏硬,供暖管道易堵塞,每三五年需要清洗一次,否则供暖效果就会打折扣,另外供暖公司也会偷工减料,比如白天就降低供暖标准,所以北方室温并不都是抖音里那么热

2.供暖管道存在漏水和破裂风险,一旦发生,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发现,对自己和楼下都是毁灭性打击,尤其是精神上的暴击,这可是每年都在发生的事,老小区尤甚,上了新闻的只是少数,因为这都不算新闻。这种就是不怕贼上门,就怕贼惦记的事。

3.噪音暴击。北方冬天冷,风大(平原地区通病),收入低,地方财政普遍缺钱,很多地方居民交不起或舍不得交供暖费(均价20一平米每季),会选择蹭邻居暖气或使用空调,仅在冻得受不了的夜晚使用,由于天冷风大(造成空调松动),导致噪音和振动极大。我所住的地方,根据物业统计和我的观察,暖气缴费率不足60%。

想象中的,冬天回家脱得只剩短袖的幸福感,有,但不是全部,不是官方媒体和抖音里那么美好。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