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 登记不用户口本,可能也挽救不了 婚姻 危机和低 生育率。

其实很多国家应对人口学危机(demographic crisis),本能反应都是“大力出奇迹”。我允你自由结合,我让你无忧生育,我给你产假、奶爸假、生育津贴、免费托儿服务,求求了。

有用吗?有。能根本解决问题吗?做梦。

低生育率让各国都心力憔悴。但除非家庭在传统价值中占据重要位置的社会,很少有还在担心“年轻人不结婚”的,创造一切可能条件,单身的、伴侣的,只要愿意生养小孩就行了。就这样,还拉不起来生育曲线。

先说 婚姻制度。

我几年前写文章说过,现代社会应对婚姻危机的办法不多,验证有效的一个公共政策就是「婚姻套餐化」——把“神圣的婚姻制度”拆解成手机套餐一样的选项,调整其内外部结构,人们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意愿,自由地安排自己的生活,伦理的归伦理,浪漫爱的归浪漫爱,法律的归法律。

比如在欧洲很多国家,都有注册伴侣制度。无论男女,当你想把亲密关系往前更深入一步的话,通常有三个“套餐”可选:同居、注册伴侣和结婚。同居的伴侣,可以去公证处签一个同居合约,将双方约定的权利和义务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关系更紧密和深入的,长期稳定的情侣朋友,可以选择「注册伴侣」,其实和结婚已经没什么两样,只是生了孩子后,做父亲的要跑去市政厅,给自己办个认领手续——荷兰就认为,一段关系内的孩子所属权归母亲,而父亲则不一定。闹掰了怎么办呢?法律管。包括财产、子女抚养和分手后的赡养费,都和婚姻同等待遇,只在结合的紧密程度有别。手机套餐嘛,看你签unlimited还是月付。

想结婚的,就结婚呗。给你这么多选项,你还是想结婚,那就真的是……想结婚啊。就是信仰,就要见证,就想欢庆爱的神圣,没问题,它可以成为一次浪漫的表达,一场欢乐的派对,更根本的,是个人的选择——我的私生活不需要社会的一纸证书来认定,想认定一下,去教堂办个派对,也没问题。

说“婚姻制度必将灭亡”的,道理上都对,但已经是上世纪的政策辩论了,在被消灭之前,婚姻制度已被狡猾的资本主义彻底拆解了,威风全无,灭不灭的,还有区别吗?

这一背景正是欧美社会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观念解放、平权运动和世俗化之后,婚姻的道德和宗教意义被逐渐消解。

以制度而非伦理手段,在通往婚姻的道路上设立不同的缓冲地带,婚姻的“单选题”就变成了“多选题”,使其更加适应现代社会多元的生活方式和观念,贴合人性,同时保护了各方的法律权益。

所以在欧洲年轻一代里,我已经很少会听到人用”妻子“”丈夫“来形容自己的另一半了,一般就是男女朋友,在一起久的就是「伴侣」(partner),有的连伴侣都不注册,几十年了还是男女朋友。

好了,婚姻搞定了,结合的门槛被降到最低了,政府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哪有那么好的事。低生育率近乎无解。人们愿意结合成一个社会单元,也不一定就默认想生养孩子。很多人都共同抚养孩子,但也没结婚,甚至连伴侣都没注册。

各国政府都使出浑身解数。毕竟,年轻人不愿意结婚,不是大事儿,国家焦虑的还是人口学。意识到“大力出奇迹”无效,歌颂”英雄母亲“也不好使,各国开始精细化作业——尽力扫平生育意愿前的一切障碍,做到你想生就生,社会养、社会管、社会爱,但还是收效甚微。

如果你真想提高社会生育率,还会去在意是否非婚生、是否单身抚养吗?还挡着单身女性冻卵,保留“后悔权”吗?简直匪夷所思。当然是创造一切可能的便利条件,哄着,求着。我前几天讲了我朋友在法国免费冻卵的事情。法国政府在2021年推出这个政策,为37岁以下的女性免费冻卵,保质期十年,固然是法国女性权益的新成果,但法国政策专家打得也是聪明算盘:我请你免费冻卵,万一有天,你就想用了呢?——跟提高一丢丢生育率的希望相比,冻卵这点钱对公共财政又算得了什么呢?太卑微了,真的。

但这才是公共政策的合理逻辑。

我前阵子研究了下意大利的人口学危机,意大利是欧洲生育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天主教传统也救不起来那种。他们的公共政策辩论,已经细到托儿所该免费还是减免费用。在2024年的预算法案里,州托儿所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将免费,而且为孩子的母亲支付雇员的社会保障缴纳配额。总理梅洛尼说,“我们想鼓励那些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并想工作的人“,不过她整天呼吁别人遵循传统家庭价值,自己的生活却挺进步的,单身母亲,没结婚,跟伴侣一起养了个孩子。

低生育率是非常复杂的公共议题,我下次再展开聊,今天就聚焦在婚姻制度吧。婚姻制度危机背后的因素很复杂,但与其像保守势力那样谴责人类道德堕落,家庭危机,不如诚实地去共情和理解,现代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新的变量。

一切坚固的都烟消云散了。人类社会不得不以开放的心态,推动婚姻观、结合形式和权益保障的多元进步。

【网评】现代人排斥稳定关系或者生育,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业社会把“一切都可理性管理”根植进了人脑,包括情绪。但无论稳定关系还是带小孩,都需要各种不可预知的情绪,这其实是生活的本来面目,和工业社会的井井有条相抵触。

【网评】说得真准确。政策部门想把尽可能多的不可控因素,都帮人解决掉,是公民权益进步,也是治理的人口学考量。 source
 
 
Back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