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克曼系列”悲剧
1961年12月,26岁的陆家羲将凝结了自己无数心血的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这一寄便了无音信。经历了工作频繁调度和痴心等待回音的两年,陆家羲终于在1963年收到了中科院的回信,建议改投其他刊物。
随后是十年浩劫。
1979年,陆家羲在同事的帮助下借到了美国出版的《组合论杂志》。他才得知,早在1971年两位意大利数学家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攻克了“寇克曼系列”
但是后来,陆家羲终于遇到了伯乐,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过论文之后被深深地震撼,把陆家羲的论文初稿转寄给了美国著名的《组合论》杂志。仅仅过了一个月,美国方面就宣布承认陆家羲的学术成果,陆家羲震惊了西方数学界。
陆家羲成了闻名西方的数学专家,但是当时国内学术界却对他一无所知。
1961年12月,26岁的陆家羲将凝结了自己无数心血的论文《寇克满系列与斯坦纳系列的构造方法》寄到了中国科学院研究所,这一寄便了无音信。经历了工作频繁调度和痴心等待回音的两年,陆家羲终于在1963年收到了中科院的回信,建议改投其他刊物。
随后是十年浩劫。
1979年,陆家羲在同事的帮助下借到了美国出版的《组合论杂志》。他才得知,早在1971年两位意大利数学家已经向全世界宣布:他们攻克了“寇克曼系列”
但是后来,陆家羲终于遇到了伯乐,苏州大学的朱烈教授看过论文之后被深深地震撼,把陆家羲的论文初稿转寄给了美国著名的《组合论》杂志。仅仅过了一个月,美国方面就宣布承认陆家羲的学术成果,陆家羲震惊了西方数学界。
陆家羲成了闻名西方的数学专家,但是当时国内学术界却对他一无所知。